以解放思想为先声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的。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矛头直指禁锢人们思想的“两个凡是”谬说,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这场斗争中,《解放军报》旗帜鲜明,同《人民日报》一起立即转载了这篇文章。
这个问题放在现在,就像“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一样是非分明。可在当时,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人们思想上还存在禁区,许多问题不敢碰。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思想起点。
解放军报社时任社长华楠同志,是一位走过战火硝烟、又在“文革”中饱受迫害而意志坚定的老同志。2013年,86岁高龄的华楠同志出版随笔集《征途感录》。书中披露,军报转载《光明日报》的文章后,罗瑞卿同志曾对他说:“这篇文章很好,意义重大,《解放军报》要认真学习和宣传,要坚持这个方向,这是一场很重大的斗争。”同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进一步批评“两个凡是”,肯定和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罗瑞卿当即要求华楠根据邓小平讲话精神在军报上编发文章。恰好,中央党校有人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的文章,是专门针对当时阻挠真理标准讨论的一股逆流而写的,军报有关同志便将稿子取来送给罗瑞卿。罗瑞卿看后很高兴,要求军报精心修改,做到立论更稳,无懈可击。6月24日,军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刊发这篇文章,在军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转载,新华社还发了通稿。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军报发表的有关真理标准讨论的消息、文章、评论达100多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连续发表了6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和80多篇相关报道,引导全军官兵进一步端正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尖锐的思想交锋,军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解放军报
一手抓导向 一手抓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政治形势比较平稳,但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问题使思想理论界并不平静。在各种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激荡中,作为党的主要宣传阵地的党报军报,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军报新班子创立了一项重要制度,即:党委议报会制度。议报会通常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全体党委成员和各部室主任参加,内容主要是对照一个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重点,检查报纸宣传的薄弱环节,集思广益研究改进措施。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对于保证军报在纷纭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把握正确导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1996年1月2日,江泽民同志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特别指出:“军报是一张政治性很强的报纸,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关注。军报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