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19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运动很快从党内推向社会,整个国家出现动乱局面。1967年1月初,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的造反派相继“夺权”,宣布“接管”报社。1月4日,张春桥、姚文元以“中央文革小组调查员”身份前往上海,要“工总司”等造反派组织夺取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权。随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各级机构被迫停止办公,上海市的党政大权落入由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操纵的造反派手中。他们组织了一个效法巴黎公社的大民主政权机构,由张春桥命名为上海人民公社。此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全国各地效仿,纷纷夺权,各地组织的新政权名称五花八门,并不统一。毛泽东认为上海公社的名称不好,认为:“还是叫革命委员会好”,于是全国各级政权,从省一级到工厂、高等学校的政权机构全部改名为革命委员会。从1967年上海“一月夺权”开始,经过持续20个月“全面夺权”的动乱和反复,到1968年9月,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此前后,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人民公社等也陆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革委会的建立,否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党政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合一、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革委会内部实行“三结合”体制,即革命干部代表、军队的代表、革命群众的代表三个结合。从多数省一级革委会委员构成的情况来看,各造反派组织的代表一般占50%左右,军队代表占20%左右,革命领导干部代表占20%左右,其他方面的革命群众代表占10%左右。实际上大多是军队干部主持工作。革委会成员的年龄结构,要求比较严格而具体,强调要实行“老、中、青”三结合。但实际中干部管理十分混乱。许多地方和部门的干部审查、使用与罢免的权力一度落到造反派手中。历史地看,革委会的成立带来明显消极作用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大动乱局面,填补了国家和地方权力的真空、半真空状态,承担起组织工农业生产和管理社会生活的责任,使国家的各项工作有可能逐步恢复和展开。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修改《宪法》,第五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1979年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各级人民政府。至此,革命委员会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终告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相关查询: 中共中央 政治局 扩大会议 标志着 文化大革命 文汇报 解放日报 造反派 张春桥 姚文元 调查员 上海市 领导权 市政府 王洪文 巴黎公社 大民主 政权机构 命名为 上海人 毛泽东 支持下 全国各地 五花八门 革命委员 高等学校 革命委员会 台湾省 自治区 国务院 各部委 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 农村人民公社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638秒 内存2.82MB